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2025高考这些专业炙手可热

发布时间:2025-08-15 00:39:32   来源:yy易游官网

  2025年高考后,一些专业悄然在考生与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专业不仅在   鉴于此,小...

产品介绍

  2025年高考后,一些专业悄然在考生与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专业不仅在

  鉴于此,小帆特别针对这一现象,精心整理汇总了2025年那些悄然兴起/热度攀升的专业,并深入剖析其热度攀升原因。2026届以及低年级考生和家长,需要我们来关注参考~

  热度攀升缘由分析:低空经济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六所知名高校于2025年首次招收该专业新生。

  同时,无人机物流、通用航空运营等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实施。据《光明日报》报道,作为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低空经济正处在快速成长的新阶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此外,工业与信息化部正积极规划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以促进有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热度攀升缘由分析:2019年,人工智能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短短几年间,我国已有超50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或成立专门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纷纷将AI(AI)引入课堂,并启动各种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人工智能既促进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又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不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AI相关岗位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该专业于2024年获教育部审批通过,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智能视觉工程专业,吻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的重要战略途径。

  该专业是光学传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交叉融合的新专业,具有跨学科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专注于智能视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满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作为工程领域中覆盖范围广、应用场景多元的宽口径专业,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持续推进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实施,该专业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规划与建设、智能电网数字化改造与运维管理等关键领域正逐步形成系统性技术优势,展现出契合国家能源转型战略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结合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控制能力的人才,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恰好满足了现代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既懂机械结构又精通电子控制的跨学科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推动了该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和就业市场上的持续升温。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碳中和政策推动风电、光伏、储能技术发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2025年将超12亿千瓦。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近五年4次入选绿牌专业。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工程专业成为新的热门选择。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分析需求,政务、医疗、电商等领域数据分析师岗位增长40%。2024届毕业生平均月薪7856元,在非工科专业中排名第一。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的“工业粮食”,小到手机、家电,大到超级计算机、卫星通信,都依赖于“芯片”。国家“卡脖子”问题,尤其是高端芯片的自给自足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正是培养能够设计、制造、应用“芯片”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是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专业之一。

  热度攀升原因分析: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需要重点突破的十大领域之一。2015年《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机器人就业岗位被列为未来十大高薪岗位之一。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

  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爆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据《央广网》消息,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仅为1:10。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AI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81295322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3812953225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