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攀高向新的“牛鼻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创新浪潮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寿光市积极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推动企业以“硬科技”抢占新市场。
在力创模具的自动化车间,3D视觉精准识别毛坯,六轴机器人灵活打孔镶套,五轴在线探测实时校准精度各工序深度串联,无缝协作。技术总监王彬告诉记者:“柔性产线智能切换,满足单件或批量订单的多样化需求,毛坯上线道复杂工序,效率提升数倍。”力创模具对精度的追求近乎苛刻:行业标准0.3毫米的轮胎模具跳动值,其出厂标准严至0.2毫米,智能产线毫米以内,精度远超国标3倍。
无独有偶,环球软件前期斩获潍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的“基于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的设施农业智慧农场管理平台”,正是“AI赋能+数据驱动”的科技结晶。该平台融合多模态大模型与分布式智能体,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智慧闭环。环球软件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平台,联合顶尖科研院所,凭借“四平台一引擎”技术体系,一举攻克了农业数据实时采集与作物生长模型构建等关键难题,填补了国内设施农业全流程数字化空白。
这些企业发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寿光精心构筑的支撑体系。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如同“蓄水池”,持续壮大后备力量。目前,寿光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3家,以高企为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已然成型。
在发展中,寿光深知企业单打独斗势单力薄。为此,我市着力做强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创体系。联合济南大学等27家单位共建“寿光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为产业集群注入了澎湃活力。实施骨干企业“千百十”跃升工程,推动其与行业领军者对接合作,实现规模化突破。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技术支持等“组合拳”,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破土而出。
“下步,我们将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更多资金助力研发创新,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为方向,搭建更多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记者高斌)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实现长跑,是企业必须深思的课题。寿光“硬科技”企业的车间与实验室,无不传递着同一种信号:通过科技创新在自己的核心领域精耕细作。无论是环球软件用大模型攻克农业数据采集的顽疾,还是力创模具将模具跳动值精度标准提升,这些“硬科技”最终转化为市场穿透力,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培育科技型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也愈发清晰:做创新生态的赋能者。从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的“蓄水池”,到骨干企业跃升的“助推器”;从联合27家单位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到前瞻部署智能工厂与数字车间我市以系统性思维编织了一张创新之网,让企业“敢闯”“能创”“善成”,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